English

哈斯木老人的愿望

1999-11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胡皓 鲍志伟 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

天山深处的甘沟乡,碧水长流,林带如网,阡陌相连,牧场辽阔。居住在这里的85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哈斯木,头戴一顶哈萨克族毡帽,身穿条格服装,说一口地道的新疆“普通话”。据乡亲们介绍,这位新疆牧区历史变迁的见证人,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“新闻联播”,非常关注来自北京的消息。

在旧社会吃野菜野果,宿草原沙坑的哈斯木,解放后的生活恰似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——一天比一天好。”1956年9月,哈斯木作为全国劳模,第一次乘飞机去北京开会。开会期间,他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,他回忆说:“当毛主席握着我的手时,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说:‘这就是新疆的哈斯木。’毛主席高兴地说:‘哈斯木,好样的!’”毛主席的关怀与鼓励,成为巨大的力量源泉,哈斯木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,无论干什么活,他总是冲在最前头。

在哈斯木房子正中,挂着邓小平1981年8月在他家做客的照片。照片上,敬爱的小平同志满面春风,和蔼可亲,盘腿坐在炕上,一边喝奶茶,一边同哈斯木一家拉着家常。抱着孙子的哈斯木坐在小平同志身旁,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。哈斯木记得当时他对小平同志说,在新疆,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,新疆的巨大变化融进的是各族人民辛勤耕耘的汗水。邓小平听了哈斯木的汇报,高兴地说:新疆大有希望!

精神爽朗的哈斯木,时刻觉着北京离天山很近,很亲。唠起今天的生活,话儿总是说不完。在他幸福的家庭里,长子任甘沟乡乡长,二儿子在乌鲁木齐市交通厅工作,三儿子当小学教师,四儿子在草原放牧,四个儿子家家都有宽敞的砖瓦房。今年,连当牧民的四儿子家里也添置了一台多功能电脑。哈斯木告诉记者,近几年来,乡亲们不再喝“涝坝水”,全部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,家家有了膘肥体壮的群羊。许多牧民告别了毡房,住上了新瓦房,用上了现代电器,吃上了绿色蔬菜,生活确实“亚克西”!在同记者分手时,哈斯木目光中透出殷切的渴望,他千叮咛万嘱咐:“一定想办法通过报纸,给北京捎个口信,哈斯木最想见到江泽民总书记,祝总书记工作愉快,身体健康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